首页 >> 综合

母亲节是国际节日吗(母亲节是什么节日)

2022年04月24日 19:26:03 综合 86 作者:走吧网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抵制洋节”的论调一时间不绝于耳,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甚至被看作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符号。

▲抵制洋节的标语

当圣诞节、感恩节等洋节遭受争议的同时,源于美国的母亲节却“逆势上扬”。

每年5月的第2个星期日,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商店中挤满了为母亲购买康乃馨和贺卡的人,母亲们的朋友圈也瞬间热闹起来。

中国现行的母亲节到底是怎么来的?作为“洋节”,她又是如何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扎根的?

▲母亲节

战争中的美国母亲

由于不同的风俗文化,各国的母亲节日期也不尽相同。美国的母亲节定于5月的第2个星期天,这也是应用范围最广的母亲节,包括中国在内的近80个国家和地区选择在这一天向伟大的母亲表达敬意。

1861年,美国国内因在“奴隶制存废”等问题上的巨大分歧而爆发内战(南北战争)。惨烈的战争让美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南北双方总计有超过20万年轻人在战争中阵亡,受伤致残者更是不计其数。

▲南北战争

战争期间,一位名叫安·贾维斯的妇女抛弃敌对情绪,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原则,积极救助南北双方的伤兵。战争结束后,她又组织了“母亲友谊日”活动。将南北双方阵亡军人的母亲集合起来,缓解双方的对立情绪,缅怀在战场上逝去的生命。

1905年,安离开人世。她的女儿安娜收到来自美国各地的慰问信,表达对安的尊敬之情。

大受震撼的安娜决定继承母亲的事业,推动成立母亲节,以此纪念天堂里的母亲。

▲安·贾维斯(左)和女儿安娜(右)

安娜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奔走宣传,1908年5月10号(5月的第2个周日),母亲节的支持者们在西弗吉尼亚州格拉夫顿的圣安德鲁卫理会举行了第一次母亲节纪念活动。人们在教堂分发贺卡和礼物,为母亲们送上祝福。

在世界主日学校协会等组织的帮助下,安娜最终促使美国国会在1914年通过法案,规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日为母亲节。安娜母亲生前最喜爱的康乃馨也成为母亲节的文化象征。

▲设立母亲节的法案

入乡随俗的节日

20世纪20年代,包括感恩节、母亲节在内的美国节日文化借助“西学东渐”的浪潮,跨越太平洋来到中国。

最早庆祝美式母亲节的,是上海、浙江等地的美国教会组织。这里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文化多元包容,有利于外国节日的输入。美国教会在当地具有较高影响力,在信众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母亲节的社会覆盖面逐步扩大。

由于欧洲各国早在美式母亲节诞生前就有自己的相关节日,因而美式母亲节在欧洲并没有市场,反倒是中国逐步成为了除美国本土外,“最热衷”于母亲节的国家。

▲民国时期的上海

20世纪30年代,母亲节向中国内陆传播。其影响力也走出教堂,扩散到教会学校和妇女组织之中。母亲节身上的宗教气息逐步淡化,开始融入中国社会。

当时的国民政府由于财力有限,注重教会学校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母亲节因而也受到国民政府的重视。

母亲节能够唤起中国人对母性的思考,有助于实现男女平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精英群体开始以母亲节为阵地,推动摒弃缠脚等压迫女性的旧习俗。她们积极宣传母亲节,希望借此化解中国延续千年的“男权至上”思想,争取妇女权利。

▲1932年-1937年上海举办的母亲节纪念活动

抗战爆发后,万千中国母亲为了国家的存亡,毅然将孩子送往战火纷飞的前线,数百万的中国母亲痛失爱子。

国民政府为了安慰母亲、塑造中国母亲的伟大形象,也有意赋予母亲节更多的政治含义。1938年武汉天主教堂举行母亲节特别礼拜,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女士亲自做“母亲节献词”,这也显示了国民政府对该节日的肯定。

母亲节用短短20年间就迅速在中国站稳脚跟。这既是国民政府凝聚人心抗击日本的政治需要,亦是中国社会思想碰撞的真实写照。

▲接受西式教育的宋美龄对母亲节的普及起到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苏冷战和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带有“美式烙印”的母亲节暂时从中国消失了,但是人们对母亲的崇敬之情却没有因此而消失。

封建枷锁被打破,妇女们的权益受到日益严密的保护。新中国的母亲们也不像旧社会那般是男子的附属,“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后,母亲节再度进入中国社会。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也让母亲节的内涵愈发丰富。

▲改革开放

不会褪色的母爱

作为中国本土化最成功的“洋节”,母亲节能够与中国的文化环境深度契合,离不开她对“孝道”的宣扬,而这一点是与中国传统的“孝文化”一道相通的。

虽然中国古代没有官方设定的母亲节,但这并不影响中国古人对母亲的敬爱。正如《诗经·小雅》中的诗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就奠定了中国人接受母亲节的心理基础。

▲中国孝文化

母亲节以宣扬母爱、尊崇母亲为宗旨。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但在过去父系社会背景下,女性地位普遍较低,就让中国的子女们只能以含蓄保守的方式回应母爱,失去了在情感上直接回馈母爱的平台。

新中国成立后,母亲身份的不断提升,让回馈母爱成为一种迫切的精神需求。母亲节的传入很好地弥补了平台缺失的不足,让我们对母亲的爱有了更好地承载。

除了与中国的孝文化相互契合,母亲节在传入中国后也进行了“中国化”改造。除了康乃馨、祝福贺卡等节日必备,中国很少会像美国人那样前往教堂举行纪念仪式,而是把中国的《孝经》等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母亲节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基因。

“中国化”的成功让人们忘记了母亲节的“洋节”身份,对母爱的赞颂更让人们领悟了爱的真谛,而不去刻意炒作母亲节发源于哪里。

▲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母亲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人们对母亲的祝福也变得日趋多样化,但大量的年轻人被困在忙碌的工作中难以脱身。

疫情当下,身在国外的子女们更是难以在母亲节这一天亲口向母亲说出祝福并送上礼物。

为此,专注于国际快递运输的“格布小包”产品将上线全新功能。在寄发节日贺卡和礼物的同时,可以留一段自己的录音,母亲收件时只需扫描一下快递单号,您对母亲的节日祝福就会跃然而出。即便生活忙碌,格布小包为您搭建与家人间的沟通桥梁,让爱没有距离。

▲格布小包可以实现在寄件的同时,为母亲送上语音祝福

如今,源于美国的母亲节在中国也经历了百年的岁月。“本土化”的成功,也让母亲节的身上散发出愈来愈多的中国味道。

在中华文化的加持下,母亲节的内涵未来将被不断丰富。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

tags:

关于我们

海象百科知识网每天更新各类百科知识问答,海象百科提供精准知识问答,行业知识问答,各种百科小知识解答,以及生活常识问答。学知识,必须海象百科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